塔大学子:像胡杨般扎根兵团 似黄牛般耕耘兵团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在各自岗位做着看似平凡的工作,却绽放出青春之花。他们虽来自五湖四海,但却因为一所高校凝聚在一起,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塔里木大学学子。
志愿服务 切身感受兵团精神
整理、核对、归档……这是塔里木大学毕业生郭岳帅每日工作的真实写照。面对一摞摞档案,从开始的手足无措到逐渐得心应手,郭岳帅用了两年的时间。用她的话说,迈入塔里木大学让自己能够有机会初识兵团,而大学毕业后到三团工作则让她对兵团有了更深的了解。
工作中的郭岳帅。
3853公里,这是山西原平到阿拉尔的距离,也是郭岳帅家乡与塔里木大学之间的距离。2015年,郭岳帅从山西原平来到塔里木大学求学。在校期间,郭岳帅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成为一名学生干部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她和大部分塔大学子一样留在新疆,扎根兵团。
郭岳帅在参加培训。
谈及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受益颇多”简单的4个字是郭岳帅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概括。“在校期间,学校通过邀请老一辈兵团人给我们开展讲座、参观红色文化基地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兵团精神贯穿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郭岳帅向记者回忆,正是兵团精神和兵团文化深深吸引着自己,留在兵团的想法在心里萌芽。
2019年毕业前夕,郭岳帅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志愿者,毅然决然留在兵团志愿服务。
或许就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她被分配到了一师三团工作。在这里,她褪去了青涩,变得日渐成熟。“两年的基层服务经验,我常常被周围同事对工作的态度打动。”郭岳帅说,在她看来,周围同事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兵团精神。
一师三团文化中心。
如今,两年的志愿服务时间已经接近尾声,郭岳帅在三团收获满满的同时,内心更加坚定一件事情,那就是留在新疆,扎根兵团。今年,郭岳帅参加了兵团公务员考试,报考三师图木舒克市相关岗位,并成功进入面试。“希望能够留在兵团、继续为兵团服务。”郭岳帅说。
学以致用 更多知识运用实际
在一师阿拉尔市十一团七连的田间地头经常会出现职工们熟悉的两个人的身影,他们是十一团七连连长刘秋波和“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张世卿。
刘秋波(左)与张世卿(右)沟通工作。
2012年从塔里木大学校毕业来到十一团七连成为一名技术员,到如今成为连队“两委”成员,刘秋波见证了这里点点滴滴的变化。
“在学校期间,老师始终用胡杨精神育人,自己潜移默化的感染,留在兵团的种子在心里扎了根。”刘秋波笑着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在基层能够将所学的农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从而更好地为职工做好服务。
与刘秋波一样,同为塔大毕业生的张世卿在毕业后做出了和刘秋波一样的选择——手捧“农”字饭碗,留在兵团,为兵团服务。
“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的都是农学的知识,希望能够学以致用。”张世卿说,2016年农学研究生毕业的他原本有机会前往高校成为一名行政人员,但在高校和基层服务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前往一师阿拉尔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2020年,张世卿参加“访惠聚”工作,来到了十一团七连。
“参加‘访惠聚’工作,能够在基层锻炼自己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接触身边实实在在的农业生产。” 张世卿说这是自己来到“访惠聚”工作队的初衷。
不管是参加西部志愿者,服务基层并最终愿意留在兵团的郭岳帅、还是毕业后来到基层的刘秋波、放弃高校工作的张世卿,他们是塔大学生扎根在兵团的一个个身影,他们为兵团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让自己的青春更加绚丽夺目。(胡杨网记者 郭雪伟 唐媛媛)
新闻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5454959336014427920&item_id=5454959336014427920&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621062136229&showmenu=false&ref_read_id=deda00f9-4b44-4a46-9568-1ed2a2325cf4_1621073322414&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