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塔大头条
当前您的位置: 学校首页 - 塔大头条 - 正文

【兵团日报】铸胡杨精神 建沙漠学府

发布时间:2021-06-16 作者: 浏览次数:

兵团日报  2021年6月11日第08版

1965年,塔里木大学师生在自制粉笔。据本报资料库

如今的塔里木大学正门。据本报资料库

●兵团日报记者 莫丽德尔·塔帕衣 整理

6月,走在塔里木大学绿树成荫的校园里,能听着胡杨树叶随风发出的沙沙声响,能看到阳光在绿枝间流淌,能嗅到道路两旁的花香。然而最耀眼的,是校园里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学生们,他们或穿梭在教学楼之间,或在实验室里认真实验潜心钻研……

63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漠,建校之初学校仅有19名教师和500余名学生。他们采取边学习边建校的方式,经过两个月的劳动,师生们在学校盖起了4幢宽大的土块干打垒教室,打制出一批简易课桌椅。冬季,简易教室中四处透风,师生们用废旧汽油桶改制成大火炉,供上课时取暖。师生员工的生活非常艰苦,住的是自挖的地窝子和自盖的简易平房,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食和萝卜白菜等蔬菜。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全体师生精神焕发,工作和学习热情高涨,他们每天半耕半读,校园里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1958年10月15日,为了适应国家屯垦戍边事业和开发塔里木垦区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塔里木大学(原塔里木河农业大学)在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的倡导和关怀下创办,王震将军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

学校于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7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创业示范高校”,201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进入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现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60年3月22日,王震将军来到塔里木河农业大学,看到师生们开垦的试验田和自建的校舍后,高兴地说:“当年延安抗日的学生进校,先挖窑洞,你们的学生进校先盖土块房,这种精神就是延安精神。”同时他强调:“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校,学生半耕半读,教师半耕半教。”

随后,在塔里木河农业大学的未来发展问题上,王震将军认为,将农业大学改为农垦大学,“农业”二字有局限性,学校不能只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还要培养其他方面的人才,农垦事业是综合性的事业,应培养多方面的人才,“农垦”两个字,也意味着艰苦奋斗。

1960年6月,塔里木河农业大学更名为“塔里木农垦大学”,王震将军兼任名誉校长,并应邀为学校题写“塔里木农垦大学”的校牌。次年,在塔里木农垦大学农经系全体师生的精心培育下,200亩新开垦的试验田种植的“金皇后”玉米苗长得绿油油的十分喜人,成了一片希望的田野。

1963年底,塔里木农垦大学兴建的第一座教学楼拔地而起。

1966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今日“抗大”——记塔里木垦区新型农业大学》的长篇通讯。王震曾说过:“学校应学习与继承‘抗大’式的革命学风,发扬‘南泥湾’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积极劳动,不断创造和积累办好这所学校的经验。”当时的塔里木农垦大学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有农学、园林、农经、水利、蚕桑、土肥、畜牧、兽医等9个专业,并逐渐办出了特色。

1978年12月,塔里木农垦大学被正式批准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塔里木农垦大学更名为塔里木大学。

塔里木大学自建校以来,已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了近7万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排在自治区高校前列,毕业生中85%扎根新疆。他们为新疆特别是南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维稳戍边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闻链接:http://epaper.bingtuannet.com/pc/cont/202106/11/c16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