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丝路视听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讯(记者 崔东 谭海磊):国内首次应用快速育苗技术培育的胡杨苗在新疆获得成功,8月4日开始在泽普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项目区规模移栽。
移栽区位于泽普县奎依巴格镇斯日木村境内、省道517线两侧,紧邻金胡杨景区,胡杨幼苗高约20厘米,为确保在30多度高温和砂石土壤里存活,树坑里加放了复合肥和保水剂。
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盖中帅:保水剂的好处就是,有水的时候它是一直吸水,像果冻一样,它能锁住水分,(土壤)在失水的时候,它就可以给植物供水。
胡杨是抵御风沙的“生态卫士”。2021年起,李志军团队在全国首次将快速育苗技术应用于培育胡杨苗,通过建立精准调控水肥、智能化管理和标准化育苗生产体系,将人工育苗速度从2到3年缩短到4个月,攻克了胡杨林自我更新速度慢、人工育苗周期长的难题,实现对天然胡杨林的随时补植补造。此次培育的胡杨苗共20万株,年内将分阶段在泽普县移栽13万株,剩余7万株将于明年春季移栽。
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李志军:我们做过实验了,2月份育苗、6月份移栽,等到10月份,它当年就长了将近1米,第二年(长了)大概在1.5米,有的蹿到2米,能够越冬成活,成活率非常高。
我国胡杨林面积占世界的61%,其中91%生长在新疆。2019年起,新疆启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拯救行动”,国家每年安排资金约4000万元,用于胡杨林引洪补水附属设施建设,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完成胡杨林引洪灌溉1662.37万亩,胡杨林区引洪补水区域幼苗存活率增长约5到20%。
多年来,李志军团队先后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胡杨核心种质分布地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采集胡杨种子,目前已采集种质基因材料4779份,并全部提取了DNA,眼下正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
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李志军:里头蕴藏着丰富的抗逆基因资源、抗旱的基因、抗盐的基因、抗病的基因,我们可以利用基因资源再创制新的种质,让我们的生态屏障能够建设得更好。
新闻链接:https://slstnews.xjtvs.com.cn/share/ArticleShare?ArticleId=4103348#r=o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