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保护 >>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 正文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霍尔果斯清代18号界碑考察
来源:历史与哲学学院     发布日期:2019-12-05

霍尔果斯清代18号界碑考察

2019729日,我院贾东馆长对伊犁霍尔果斯市清代18号界碑进行了调查研究。霍尔果斯清代18号界碑,它就是被我们国人称之为“耻辱碑”。让我们回顾一下霍尔果斯口岸通关的历史,它清晰的记录了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那一段耻辱史。

清乾隆时期,印霍尔果斯口岸周围直达西方很远的领土范围都属于大清,而不是口岸。18717月,沙皇俄国趁阿古柏侵占新疆并向东进犯之际,出兵占领了新疆伊犁地区。18764月,左宗棠进军新疆。187712月,击溃阿古柏,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但沙俄拒不撤兵。18786月,无能的清政府派钦差大臣崇厚赴沙俄谈判,在沙俄的胁迫下,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清政府因此拒绝批准该条约,并将崇厚革职治罪,另派曾纪泽为钦差大臣出使俄国。1881(光绪七年)224日,曾纪泽在沙俄拟定的《伊犁条约》上签字画押,就此大清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其他部分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霍尔果斯从此也成了祖国的边界。

国门的耻辱还不止于此,《条约》签订后,中俄边界界碑据说由清政府出资,由沙俄政府制作,但是,在埋设界碑时,清政府竟没有派官员到现场监督,俄方乘机将界碑向中国境内推移了20公里。对此,清政府一直未予承认,拒绝以石碑作为界碑,由此形成了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积极捍卫领土主权,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进行了不懈努力。1994426日,中哈两国总理在阿拉木图签订了协定,对历史遗留的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进行了重新划分。

18号界碑就是当年伊犁境内的大清界碑,界碑原址立于伊犁河南岸察布查尔县境内的特奇勒干山上。20026月由惠远镇将军府移至霍尔果斯口岸,这就是我们现在碑亭内见到的“耻辱碑”。


信息管理:学院办公室 技术维护:博达软件  地址:中国 新疆 阿拉尔市 邮编:843300

Copyright©1999-2019 Tarim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