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建杰 张雨晴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体现了新时代人民城市发展的价值导向和民生追求。兵团立足独特的绿洲生态和戍边城市特点,在长期建设发展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城市风貌。建设舒适便利的兵团宜居城市,需统筹空间分布、升级产业功能、优化城镇布局、完善交通网络,多措并举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统筹空间分布。一是强化兵团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提升重点团场城镇综合承载力,形成与水资源、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二是促进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以人口分布为导向,制定差异化公共服务配置标准,重点向边境团场和偏远连队倾斜资源。完善教育医疗设施网络,推动优质公共服务下沉,建好覆盖全域的15分钟生活圈。三是建立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人口管理制度,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优化团场职工队伍结构,完善职工职业发展通道和待遇保障体系。
升级产业功能。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构建以特色农业为根基、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延伸的产业体系,重点打造棉花、番茄、红枣等全产业链,推动形成“生产基地+加工集群+品牌营销”的产业闭环。二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围绕节水农业、荒漠化防治等领域,建设兵团农业科创中心,突破机械化采收、林果保鲜等关键技术,建立“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的协同创新体系,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培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三是完善产业支撑体系。优化特色产业园区布局,配套建设冷链物流、质量检测等基础设施,实施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优化城镇布局。一是构建特色城镇发展体系。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避免无序扩张,保持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发展节奏。二是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推进城镇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边境团场和偏远连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兵团建设稳步向前。三是提升城镇文化内涵。突出兵团军垦文化和绿洲生态特色,在城镇建设中融入屯垦戍边元素,打造具有兵团标识的公共空间,开展“城市双修”工作,重点改造兵团老军垦居住区,保留兵团创业历史风貌。建立“团场—社区—网格”三级管理体系,推广“民兵+网格员”特色管理模式,营造具有兵团特色的宜居宜业城镇环境。
完善交通网络。一是构建骨干交通动脉。持续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形成功能完善、结构合理、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公路网络,打通师市间快速通道,扎实推进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二是畅通团场“毛细血管”。实施团场公路提质工程,重点改造老旧道路,提升路面等级,完善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增设错车道和会车平台,重点解决山区团场和边境连队的季节性通行难题,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开通团场环线巴士,不断完善团场和连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三是打造智慧物流体系。建设覆盖兵团各师市的现代化物流枢纽,在特色林果主产区配套建设冷链仓储设施,通过“交通+电商”模式,提升香梨、红枣等特色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增强兵团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闻链接:https://epaper.bingtuannet.com/pc/cont/202509/08/c110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