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理论园地
当前您的位置: 学校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兵团日报】加快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发布时间:2025-05-27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兵团日报

●朱军华 杨秀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扎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一是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并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态旅游等绿色新兴产业。兵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要进一步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和风力发电场,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充分发挥兵团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集中力量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等。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及环境治理等相关产业发展。二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重点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通过替代有毒有害原料、研发低碳工艺装备、应用高效末端治理技术,实现污染物源头削减与过程控制。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部署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对重点设备实施智能调控,结合能源审计与能效对标管理,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着力推进工艺流程革新升级,促使传统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鼓励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到产品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挥核心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减排,各环节紧密协作,形成一个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与监管体系,为绿色供应链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形成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一是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相关部门要构建多元化的科技投资融资体系,持续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设立绿色技术创新基金,重点支持碳捕集、储能等领域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加大对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工业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关键领域的资本投入,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二是加快关键技术研发。立足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兵团七大主导产业和21条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求,通过“揭榜挂帅”,聚焦高效光伏组件、低风速风电技术、电解水制氢、碳捕集封存等领域技术攻关,形成自主技术体系,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真正转化为绿色发展的“最大增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体,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资助力度,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兵团科技计划。三是加强绿色技术人才培养。高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绿色发展趋势,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育既掌握绿色发展理念又精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企业要组织员工参加绿色发展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技能,促进企业绿色转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建设绿色低碳实验室,培育“天池英才”“兵团英才”等专业团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夯实绿色转型智力基础。

完善绿色转型支持政策

绿色转型支持政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完善绿色财税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工程以及绿色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设立绿色发展专项基金,对技改项目提供贴息贷款,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进一步细化并拓宽绿色企业、节能环保产品及服务所享受的税收优惠范围,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绿色税收体系,基于资源稀缺性和环境影响程度,实施差异化税率,形成有力的市场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完善绿色价格机制。推行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通过科学评估,将开采、使用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等外部成本纳入价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完善水价政策,形成鼓励节约、惩罚浪费的资源环境领域价格调节机制。建立动态灵活的价格调整机制,确保价格政策与市场供需、技术创新及环境目标相匹配,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三是健全绿色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强化绿色发展的法治保障。细化现有法律条款,增强可操作性,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界定和惩处标准进行规范。组建专业且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建立多部门协同执法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加强绿色文化宣传。利用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制作并投放形式多样的绿色文化公益广告、短视频,提高大众关注度。举办丰富的社会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绿色文化展览等,吸引公众广泛参与。打造社区宣传阵地,设置宣传栏、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手册,增强居民绿色意识,共同营造绿色生活氛围。二是积极扩大绿色消费。鼓励企业加大绿色产品研发投入,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提升绿色产品的质量与性能,丰富种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确保认证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让消费者能清晰辨别绿色产品。通过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如对购买绿色产品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对绿色消费行为进行积分奖励,提高消费者参与绿色消费的积极性。三是加强绿色消费引导。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引导公众节约用水用电、反对铺张浪费、推广“光盘行动”、抵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公众优先选择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闻链接:https://epaper.bingtuannet.com/pc/cont/202505/26/c109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