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理论园地
当前您的位置: 学校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兵团日报】争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5-01-20 作者: 浏览次数:

来源:兵团日报

●高旭斌 马丽娟

兵团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工作主线,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充分发挥兵团作为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努力成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排头兵,为开创新时代边疆治理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组建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强化边疆治理的战略安排。长期以来,兵团深度融入新疆社会,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要战略力量,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建设美丽新疆、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兵团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工作主线,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充分发挥兵团作为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努力成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排头兵,为开创新时代边疆治理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从政治上看待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抓紧抓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条工作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基础工程、人心工程与党委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不断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阐释、宣传教育、实践创新、组织保障等工作体系,引导各族干部职工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始终坚持练强维稳戍边这一看家本领。保持新疆社会稳定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边防巩固、国家安全,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兵团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要战略力量,在服务新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中肩负着特殊的重要使命。维稳戍边是兵团的看家本领,是兵团的职责使命。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摆在首位,全面深化依法治疆,持续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健全完善风险防控和维护稳定工作体制机制,着力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维稳戍边能力,依法依规做好各类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坚决维护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认真贯彻党的强边固防方略,全面提升稳边固防能力,优化新时代兵团守边固防新机制,扎实推进兴边富民工程,不断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强化各族职工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国防意识,努力实现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安全环境。

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也是兵团壮大综合实力、履行特殊使命的关键。在新疆和兵团,不能简单就发展谈发展,必须赋予发展更多政治意义,处理好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关系。要抢抓各方面政策机遇,在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提升壮大兵团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聚焦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布局,依托自身条件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兵团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能源资源战略保障能力,特别是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坚持以改革开放增动力、添活力,发挥沿边优势,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不断满足各族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始终坚持铺陈中华文化这一精神底色。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历史充分证明,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要充分发挥兵团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职工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和中华文化,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利用,深入挖掘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打造更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直抵人心的实物实景实事,强化现实题材文艺作品生产创作,精心策划、推出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职工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着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始终坚持抓好学校教育这一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根本在人,关键在教育。扎实做好教育这个事关新疆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兵团教育起步早、基础好、底子厚,投入保障力度大,教师队伍素质高,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对周边各族群众有较强的吸引力,发挥着辐射引领作用。要巩固拓展兵团教育优势,着力改善提升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扎实推进兵地教育融合发展。要把学校教育作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一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融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各方面,内化为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环节,丰富育人载体方式,构建完善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体系,真正把兵团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始终坚持交往交流交融这一必由之路。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兵团成立以来,兵地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探索出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嵌入式”社会发展模式,形成了一个休戚相关、互动共进、深度互嵌的经济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兵地各族职工群众,生动谱写了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局面。新征程上,兵团争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排头兵,就要切实发挥好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特殊作用,加快推进兵地深度嵌入融合发展,统筹兵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衔接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在产业布局和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加强与地方协同协作,有序推动兵地群众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创造兵地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营造兵地群众交流互动、融合发展的环境氛围,把兵团真正建设成为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实施“五共同一促进”示范工程,用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等平台载体,着力丰富形式、创新方法,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

新闻链接:http://epaper.bingtuannet.com/pc/cont/202501/20/c1088117.html